全球对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及其潜在影响做出反应。
马秀丝介绍了如今扑朔迷离的地缘政治形势,并预测即将到来的2015年将有什么变化。
在叙利亚问题上,让阿萨德为使用化学武器、屠杀叙利亚人民以及造成区域动荡等行为负责符合中国的利益。随着中国不断提高其全球领导力,国际社会将日益指望中国在应对全球挑战时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与解决方式,以供国际社会参考与实践。豪言与否决将远远不够。
日内瓦协议对伊核计划有延缓之效。只就此来判断,此协议也理应得到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对中亚地区各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穿梭访问,成果颇丰。奥尔科特认为,由于在政策选择上避免了直接正式或非正式的引出各国间的“大博弈论”,在国际事务的参与中成功地根据切身需求仅投入与自身国家安全有关的议题,中国正在以一个赢家的身份迅速崛起。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或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已经完全被中国所取代,但北京本着既真正互惠又避免干涉他国内政的策略来发展投资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伙伴。
中国新一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俄罗斯作为出访外国的第一站反映出中俄关系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但中俄关系仍存在潜藏的危险。包道格与特列宁认为,中俄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大后方的安全,以便能够全力解决与美国、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关系中的棘手问题。换句话说,用中国的一句成语“同床异梦”形容中俄两国关系最恰当不过。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在世界各国中引发了强烈的政治、战略和心理震荡。平壤迅速发展的弹道导弹技术使日本、韩国以及美国尤为紧张。随着朝鲜核交易数量及铀浓缩技术发达程度的曝光,首尔和东京不断敦促华盛顿加紧实现朝鲜无核化,此问题迫在眉睫。阿克顿认为,华盛顿可通过多种外交途径实现朝鲜无核化:情报共享、可疑物禁运;与中国紧急磋商以探求朝鲜核扩散的应对之道;积极与平壤展开幕后对话,设定核扩散“红线”;并应公开宣布,任何核武器的使用国或核材料、核技术的供应者都应同罪共罚。
罗姆尼所阐释的对华政策主要聚焦于经济问题。他认为在经济上应该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并以此攻击奥巴马总统处理美国经济的手法。仅在极少数场合下,罗姆尼从安全的角度谈论过中国,他强调美国需要加强军事霸主地位来应对中国不明确意图所构成的潜在威胁。总体而言,罗姆尼对华政策的选择,反映了他将政策重点聚焦于中国如何影响美国选民,以及如何就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实施最有利的攻击。
朝鲜独裁者金正日的逝世,加剧了朝鲜社会多层面累积的压力引爆的可能性。为应对朝鲜国内冲突、难民潮、“容易失控的核武器”等很有可能升级的问题,中美两国领导人有必要发起秘密会谈以制定应急计划。美国方面可以向中国提供一些保证,以打开双方对话。
中国航母的投入使用虽不会对美国及其西太平洋盟国构成重大威胁,但美国仍需采取措施部署区域再保证战略。
朝鲜与其他六方会谈成员国正准备重拾已经搁浅的阶段性会谈。会谈的前景是光明的,但结果却是不明朗的。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核政策项目主任乔治•伯科维奇(George Perkovich)在一篇问与答文章中分析了美国政府新出炉的《核态势评估报告》的意义与美国新的核战略的内容。